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对于人格障碍也是如此。那么,大家是否了解人格障碍的发病机制具体有哪些呢?
人格障碍显然是异源性的集合体,各类型具有共同的病原因素,现仅对总的发病机制叙述如下:
1.遗传因素。人格或个性心理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遗传影响的。Shields(1962)的单卵双生儿研究指出,出生后即分开养育的双生儿人格测验记分与在一起生长的相似。可为佐证。另外精神分裂症谱系研究结果表明,此症寄养子直系亲属中分裂型人格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寄养子直系亲属(10.5%对1.5%),偏执型人格障碍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8%对0.7%)。
2.体型。Kretschmer(1936)创立体型与气质相关学说,但他的结论来自对人格的主观判断,没有实际意义。Sheldon等(1940)应用较准确的测量方法和现代统计技术,他们的研究虽有改进,但并未得出体型与人格间的相关性。
3.精神生物学因素。人格的生物学研究建立在客观诊断标准和定式检查基础上的研究,业已使得人格障碍的评定可信性明显增加。
按照认知、情感、冲动控制和焦虑调节等四维度,人格障碍可分为4类(Siever等,1991),分别与精神疾病相连,从而形成谱系概念:①认知/知觉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和古怪类型人格障碍(分裂型)相连;②冲动控制不良和表演类型(边缘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关;③情感不稳定与重性情感性障碍和另一些表演类型(边缘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呈谱性相关;④焦虑/抑郁(指焦虑时伴发行为抑制)则与焦虑性障碍和焦虑类型(回避型)人格障碍联结。
4.认知/知觉结构障碍 。该障碍在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障碍、精神症状和社会隔绝。认知控制的轻微障碍往往以古怪、特殊言语,社会脱离等形式出现。认知/知觉结构是反映一个人对进入的刺激领悟和注意,并根据自己过去经验予以信息加工,适当选择反应的能力。分裂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即属于此维谱带的两极。注意/信息过程的测验显示二者有类似的障碍(Kendler等,1981)。眼球运动功能障碍不仅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Holzman等,1984),亦出现于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Siever等,1984),且多与分裂型人格的缺陷症状相关。分裂型人格,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亲属均可发现视或听注意的损害,如倒行掩盖试验、持续操作试验、感觉闸门试验等,结果均与缺陷症状一致。在精神分裂症和分裂型人格的血和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HVA均增加。
南京脑康中医院 患者信赖的医院
官方微信,关注健康!
医院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热河南路207号
联系电话:17051259120
微信扫一扫,把医院装进口袋
医院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热河南路207号
南京脑康中医院,是江苏省一家集历史性、专业性、科研性于一体的大型精神疾病诊疗医院,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标杆医院,国家重点精神疾病诊疗中心。医院在治疗失眠、抑郁、精神分裂、头痛头晕、癫痫、面瘫等疾病领域疗效显著,成为业界典范。主要凭借南京脑康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院的资质、前沿的技术、专家技术力量雄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