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心理障碍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普遍的,是一种自我强迫的状态。虽然它作为一种矛盾和冲突而存在,但它使有关各方难以克制自己。那么,这种自我强迫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什么在其背后提供助力呢?
专家指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几种形式的强迫症倾向,比如决心整理卧室,把备忘录写得井井有条,但这些轻微的强迫并不是坏事,反而对生活有很大好处。然而,当这种自我强迫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几乎超出了思维的控制范围,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它作为一种心理防御和矛盾转移的手段存在,其作用是需要各方缓解压力和焦虑。
就表现而言,有强迫倾向的人总是关心某件事是否安全或完美。从本质上说,这种倾向反映了长期的焦虑,比如担心工作是否做得好、是否会被老板解雇、能否找到一个好伙伴等等,为了缓解焦虑带来的不适,人们开始希望有持续和重复的行动、行为和想法。
此外,除了压力和焦虑这两个社会因素外,人格特质也是自我强迫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人格基础的角度看,强迫倾向的人普遍倾向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首先,他们试图严格控制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注重细节,做事认真,对自己要求过高,注重秩序,一旦事情不能满足要求,他们的暴力倾向就开始显现。
由于自我强迫的存在,人们习惯性地、没完没了地贬低自己,用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则来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并不断地把周围的一切都维持在自己理想化的圈子里。但到头来,它总是适得其反,只能产生身心疲劳的坏结果。因此,过度的自我强迫不是有益的,而是有害的。